最新消息

🌿 從COVID-19到永續健康,比利時如何用法律守護室內空氣?

2022 年 11 月 6 日,比利時正式通過《改善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法案》這是歐洲第一部針對 公共空間室內空氣品質 設立的 法律性制度,以 COVID-19 疫情為契機,從「健康安全」的高度進行法制建置。   🌿 法案核心內容 📌 適用範圍 所有 對大眾開放的封閉空間(如餐廳、學校、醫院、商場、展館等),家庭住宅與純辦公用途不適用。 🎯 政策四大目標   🔍 參考值標準 參考等級 指標 Level A CO₂ 濃度 < 900 ppm 或 每人通風/淨化流量 ≥ 40 m³/hr Level B CO₂ 濃度 < 1,200 ppm 或 每人通風流量 ≥ 25 m³/hr 此標準已與比利時《工作安全法典》連動,公共場所須逐步達成。   🚦 推動進程 時程 內容 2024.10.01 自願適用階段 開始 2027.01.01 部分公共場所強制實施:須配備 CO₂ 監測儀、風險評估、行動計畫 2037 年底 擴大適用至所有公共場所 2038 年起 全面強制實施標示與認證制度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認為我國雖在全球率先制定 IAQ 專法,制度完整,但過度重視「檢測數值」與「罰則處分」,忽略了 風險治理、資訊透明與民眾參與。比利時法案提供了值得借鏡的治理模式,特別是: 建議台灣應參考比利時模式,將目前自主管理標章制度 […]

🌿 從COVID-19到永續健康,比利時如何用法律守護室內空氣? Read More »

打造未來健康校園:全面提升室內空氣品質的七大行動藍圖

在當代的健康與教育政策討論中,校園室內空氣品質(Indoor Air Quality, IAQ)日益受到重視。由於孩童在生理上比成人更容易受到環境影響,他們每天在學校中長時間停留,吸入更多空氣,其健康與學習表現與環境品質息息相關。根據多項研究指出,學校建築中普遍存在通風不足、污染物累積等問題,導致學生呼吸道疾病、注意力不集中與認知能力下降。 本研究針對學校空氣品質的文獻進行系統性回顧,發現影響 IAQ 的污染物包括 CO₂、PM、VOC、有害氣體(如 NO₂、O₃)、以及微生物(如黴菌與細菌)。其中 CO₂ 濃度常被用作通風品質的指標,若超過 1000 ppm,學生表現明顯下降,請假率上升。特別是通風率與學習成果之間的關聯清楚指出:當換氣率每人每秒增加 1 公升,學生的考試通過率可增加約 3%,病假天數則大幅減少。 通風方式包括自然通風、機械送風與混合式系統。研究建議,每人每秒應提供至少 10 L/s 的新鮮空氣,並搭配 PM 過濾系統,才能有效維持良好 IAQ。此外,現代建築趨勢中,為了節能所採用的氣密設計,若無妥善通風規劃,反而加劇污染物累積。 展望未來,研究團隊提出一份改善校園空氣品質的「行動路徑圖」,強調 改善校園室內空氣品質是一項涉及多層面的系統性工程,應整合學生、教師、管理者、政策制定者與科學研究者的力量。本報告所提出之七大行動藍圖,展現了以學生健康與學習效能為核心的系統性思維。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深表支持,並呼籲政府與各級教育單位將「空氣品質治理」視為健康校園建設的基礎工程,跨部門合作,攜手打造真正以人為本的學習場域。 (參Huang, Q., Deng, F., Zhang, Z., Huang, C., & Yu, Y. (2023). Indoor air quality and health in schools: A critical review for developing the roadmap for the future school environmen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59, 160056)

打造未來健康校園:全面提升室內空氣品質的七大行動藍圖 Read More »

引領未來城市的轉型力量:智慧公廁發展趨勢全面解析

未來智慧廁所的發展趨勢將圍繞更高的技術智能化、極佳的環境可持續性以及更加人性化的使用體驗進行拓展,並在多個層面提升公共衛生和個人健康管理能力。以下是未來智慧廁所發展的主要趨勢總結: 1.  技術創新與人工智能的應用 智慧廁所將更廣泛地整合人工智能(AI)技術以及物聯網(IoT)技術,用於優化設施管理和操作。例如: 2.  環境可持續性升級 智慧廁所的技術和設計將更加聚焦於資源節約和能源效率: 3.  社會需求導向以及應用場景拓展 智慧廁所的功能將進一步延展到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4.  數據驅動的動態管理 數據的應用將重新定義智慧公廁的管理模式: 5.  從功能性到文化價值的轉變 智慧廁所的建設不僅具備提升使用效率的功能性意義,還逐漸成為城市文化與美學體現的重要部分: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認為:智慧廁所發展趨勢的核心在於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綜合效益,突出個性化服務、環境友好性和人本設計,最終促進城市管理現代化以及個人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

引領未來城市的轉型力量:智慧公廁發展趨勢全面解析 Read More »

🔬 顛覆想像!空氣清淨機效能不只看 CADR?最新研究揭密真實效果 🏠💨

便攜式空氣清淨機的現場測試方法 研究背景 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 (PM2.5) 對人體健康具有顯著風險,影響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甚至與神經疾病相關。由於人們約 90% 的時間都待在室內,降低室內細懸浮微粒濃度十分重要。 便攜式空氣清淨機(Portable Air Cleaners, PACs) 被廣泛用來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但其效能會因環境條件變化,例如房間大小、通風狀況、背景污染濃度、外部顆粒物等而有所不同。本研究提出了一種 現場測試方法,使用低成本感測器來評估空氣清淨機的實際效能。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 空氣清淨機選購全攻略!買對不踩雷 ✅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給消費者的選購建議: 1️. 挑選適合房間大小的清淨機 2️. 擺放位置大有學問!🚫 避開角落與牆邊 3️. 選擇有效濾網類型 🎯 4️. 定期更換濾網,維持長效淨化 💡 5️. 避免過度迷信智能功能 🚫 6️. 大空間需搭配中央空調系統 🌬️ 7️. 低成本感測器可作為日常監測 🛠️ 🛒 結論:、擺放位置與,才能真正提升室內空氣品質! 💨✨ 這篇研究讓我們知道,空氣清淨機的測試應該在 實際環境中進行,而不是僅依賴實驗室數據。選購空氣清淨機時,不僅要看 CADR,還要考慮空間大小、污染來源、濾網種類、更換頻率、通風狀況與擺放位置,才能真正提升室內空氣品質。💨✨ (參Nahian, M. R., & Siegel, J. A. (2025). An in-situ test method for portable air cleaner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 顛覆想像!空氣清淨機效能不只看 CADR?最新研究揭密真實效果 🏠💨 Read More »

亂丟菸蒂?別再讓世界變成你的煙灰缸!

《如何阻止菸蒂亂丟》 菸蒂垃圾:全球環境危機的隱形殺手 當你走在城市街道、公園或海灘時,不難發現地上散落著一根根菸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垃圾,其實是全球最普遍、最難清理的污染源之一,並且對生態環境與公共衛生構成重大威脅。 驚人數據:菸蒂污染的範圍 🚬 75% 的吸菸者 習慣將菸蒂隨手丟棄。🚬 菸蒂占全球垃圾總量的 38%,是海洋環境最常見的廢棄物之一。🚬 過去 27 年來,全球海灘清潔行動共收集到超過 5,200 萬個菸蒂,但這僅是冰山一角。 為何吸菸者仍然持續亂丟? 「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菸灰缸。」 菸蒂污染對環境的衝擊 ✅ 菸蒂的塑膠過濾嘴(醋酸纖維素)需要數十年才能分解,並且無法自然降解。✅ 燃燒過的菸蒂含有有毒化學物質,包括: 📌 浸泡過菸蒂的水對水生生物具有劇毒,研究顯示其可導致魚類、蝸牛、蠕蟲及兩棲動物的基因損傷與免疫系統受損。 全球各地的應對策略:哪些措施有效? 1️. 擴大菸蒂回收計畫 ✅ 菸蒂可以回收再利用! 例如 TerraCycle 公司,將菸蒂過濾嘴回收製成塑膠棧板與其他產品。✅ 但問題是,回收速度永遠追不上菸蒂的生產量,單靠回收並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2️. 禁止一次性塑膠菸蒂過濾嘴 ✅ 部分立法機構已提案禁止塑膠濾嘴,但至今尚未成功立法。✅ 紐西蘭立法:2008 年後出生的人,終身禁止購買菸草(仍需觀察效果)。 3️. 設置更多菸蒂垃圾桶 ✅ 加拿大維多利亞市 在市中心安裝 100 個菸蒂收集桶,且每天都需要清空,顯示其有效性。✅ 但問題是:「禁止吸菸區」通常不願意設置菸蒂收集桶,因為這可能被視為變相鼓勵吸菸,導致吸菸者在隱密處吸菸並亂丟菸蒂。 4️. 採用正向激勵,減少羞恥感 📌 吸菸者亂丟菸蒂的一大原因是「羞恥感」: ✅ 可行措施: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建議透過政策、回收與教育,打造無菸蒂污染的未來 菸蒂污染雖然嚴重,但並非無法解決。我們需要政府、企業、環保團體與公民的共同努力,以立法、回收機制、行為改變及正向激勵來終結這個環境危機。透過更智慧的政策設計與創新方案,我們能夠從亂丟轉向回收,打造更乾淨的環境,保護我們的生態與未來世代! (參 Isabella, Jude, “How to Stop Cigarette Butt

亂丟菸蒂?別再讓世界變成你的煙灰缸! Read More »

🚭「小菸蒂,大污染!」—— 落實管制,讓香菸垃圾不再成為環境毒瘤!🌱

根據 《TOBACCO PRODUCT Wast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的內容,香菸產品廢棄物(TPW)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認為此文對台灣環保單位的啟示 台灣應借鑑國際經驗,透過強化法規、提高污染成本、擴大禁菸區域、加強教育與政策監管,逐步降低香菸廢棄物對環境的衝擊。 (參Clean Virginia Waterways. (n.d.). Cigarette butt litter prevention tips. Longwood University.)

🚭「小菸蒂,大污染!」—— 落實管制,讓香菸垃圾不再成為環境毒瘤!🌱 Read More »

🏡🏫 室內空氣品質危機?揭露學校與住宅中的隱形殺手!💨

這篇文章 《室內空氣污染物、舒適參數及其在永續發展背景下的相互作用》 主要探討了室內空氣污染物(如 二氧化碳 (CO₂) 和 一氧化碳 (CO))與舒適參數(溫度 和 相對濕度)之間的關係,並評估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摘要 在聯合國 2030 年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框架下,「確保健康與福祉」是其中一項重要目標。全球許多研究顯示,許多健康問題都與空氣污染物及其與舒適參數的相互作用有關。因此,在建築設計或建材選擇時,應考慮人類暴露於污染物的潛在風險及相關健康影響。本研究監測了不同類型空間(辦公室、住宅、教育場所)內的污染物濃度與舒適參數,並探討其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建議針對不同空間採用客製化通風系統,以確保室內空氣品質達標,同時兼顧能源消耗與健康需求。 結果分析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認為這篇研究強調 通風設計對室內空氣品質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學校與住宅環境,未來應關注永續建築的發展,以減少污染物影響並改善居住健康 📢 提醒民眾:如何改善學校與住宅的室內空氣品質? 為了確保健康的居住與學習環境,以下幾點值得特別關注: 🏫 學校環境 ✅ 改善通風設計:避免教室長時間門窗緊閉,增加機械換氣設備,如新風系統或排氣扇。✅ 控制學生人數:過多的學生會導致二氧化碳(CO₂)濃度飆升,影響專注力與學習表現。✅ 定期監測空氣品質:學校應安裝空氣品質感測器,隨時掌握 CO₂、PM2.5 等污染物變化,必要時開啟空氣淨化設備。✅ 避免使用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產品:如強力黏著劑、油漆等,以減少室內污染物來源。 🏡 住宅環境 ✅ 加強廚房通風:煮飯時務必開啟抽油煙機,並適當開窗,避免 CO 濃度上升。✅ 避免燃燒產生污染物:如熱水器應安裝於通風良好的空間,以降低 CO 濃度。✅ 保持適當溫度與濕度:理想環境為 23.5 – 25.5°C,濕度 30 – 60%,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健康與 IAQ(室內空氣品質)。✅ 定期開窗換氣:每天至少開窗通風 15 – 30 分鐘,降低室內 CO₂ 濃度並補充新鮮空氣(前提是室外空氣品質良好)。✅ 選擇低污染家居產品:避免購買含甲醛或高 VOCs 的家具,並確保新家具放置通風處逸散味道後再使用。 💡 結論:室內空氣污染不容忽視! 透過 改善通風、調整環境參數,並使用 低污染家居產品,我們可以顯著提升室內空氣品質,確保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  (參Vasile, V., Ion, M., & Dima, A. (2020). Indoor air pollutants,

🏡🏫 室內空氣品質危機?揭露學校與住宅中的隱形殺手!💨 Read More »

🚨 小心!沖馬桶竟可能讓病毒飛散空氣中?台灣公廁防疫新挑戰! 🚻💨

摘要:廁所沖水產生氣溶膠的微生物風險量化評估(QMRA)框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結果 3.1 氣溶膠與顆粒濃度 3.2 感染風險評估 3.3 廁所通風與使用行為影響 4. 改善建議 5. 結論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認為本研究提供了一種科學量化評估廁所氣溶膠風險的方法,可應用於公共衛生、醫療機構、學校與辦公大樓公廁的防疫規劃。 公廁管理應與時俱進,打造健康永續環境 隨著環境衛生意識提升,建議政府可以制定更嚴格的公共廁所空氣品質標準,確保每位使用者的健康安全,讓我們共同推動更安全、更衛生的公共環境! (參Marr, L. C., et al. “A 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 (QMRA) Framework for Exposure from Toilet Flushing Using Experimental Aerosol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Indoor Air, 2024)

🚨 小心!沖馬桶竟可能讓病毒飛散空氣中?台灣公廁防疫新挑戰! 🚻💨 Read More »

🚻 公廁幕後英雄:揭開清潔維護人員的真實心聲與職場真相! 💪✨

GP PRO 調查深入探討清潔維護人員的工作心態,揭示美國公廁的清潔者是誰? GP PRO(Georgia-Pacific 旗下的商業設施先進解決方案製造商)對 200 名在美國公廁的清潔維護人員進行了一項調查,以深入了解他們的工作習慣與心態。這項調查結果推翻了許多關於清潔維護人員及其工作的長期誤解。 清潔維護人員在工作時都聽什麼? 調查顯示,幾乎一半(45%)的清潔人員在工作時會收聽播客,15% 會聽有聲書。令人驚訝的是,約 24%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工作時完全不聽任何聲音,而僅 17% 會聽音樂。 清潔人員如何稱呼自己的職位? 當被問及如何稱呼自己的職業時,36% 的受訪者選擇「維護人員」(Maintainer),30% 選擇「清潔工」(Cleaner),這表明業界對此仍有爭議。此外,23% 的人自稱為「清潔員」(Janitor),12% 則認為自己是「保管員」(Custodian)。 誰的廁所最髒? 調查詢問了受訪者,男性或女性的洗手間哪一個較髒?整體結果幾乎持平:54% 的人認為男性洗手間較髒,而 47% 的人認為是女性洗手間。不過,當按性別分析時,82% 的男性認為他們自己的洗手間更髒,而 85% 的女性則認為女性洗手間更髒。 清潔行業的從業穩定性 GP PRO 進行此調查的目標之一,是幫助大眾認識清潔維護人員,並打破外界對這份職業的迷思。例如,業界一直以來認為清潔維護人員的流動率很高,忠誠度低。然而,調查結果顯示,事實恰恰相反。 調查發現,41% 的受訪者在清潔行業工作超過 10 年。此外,年齡在 25 至 64 歲之間的維護人員中,幾乎所有人(98%)計劃長期留在這個行業,其中 57% 的人希望在目前的職位上做得更久。對於 25 至 54 歲的人來說,超過一半(55%)認為這個行業提供了晉升機會。 維護人員的工作滿意度 除了長期從業趨勢外,清潔維護人員的工作滿意度也相當高。調查顯示,82% 的受訪者對目前的工作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儘管有 25% 的人認為工作環境髒亂,有 67% 的人希望清潔馬桶的過程能更快速和輕鬆,但只有 8% 的人認為這份工作令人不快。68% 的人對薪資滿意,59% 的人認為公司提供良好的醫療福利,55% 的人則欣賞工作的彈性排程。 大眾如何看待清潔維護人員? 調查還試圖了解大眾對清潔維護人員的看法與態度。近一半(4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收到來自公眾的感謝和讚美,例如對其細心工作和清潔成果表示肯定。然而,仍有 11% 的人表示,他們從未聽過來自公眾的感謝或尊重之詞。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時,46% 的清潔維護人員表示,他們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受人欣賞的、並且是大家依賴的對象」。此外,當被詢問最希望大眾知道什麼時,一些清潔維護人員的回答如下: 結論 GP PRO 高級洗手間創新總監 Ronnie Phillips

🚻 公廁幕後英雄:揭開清潔維護人員的真實心聲與職場真相! 💪✨ Read More »

最新公廁設施的永續創新與高效管理

公廁設施正經歷一場轉型。不再只是基本的功能性必需品,如今它們在達成環保目標、提升衛生標準及降低營運成本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這場圓桌討論中,產業專家與設施維護決策者分享了目前公廁設施設計中最具永續性的材料與技術、常見的維護挑戰,以及最新趨勢如何幫助公廁設施實現節水目標。 永續材料與技術的最新趨勢 ✅ 回收材料:塑膠與金屬的再利用在管線設備產業中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不僅能減少掩埋場廢棄物,還能降低對新材料的需求,從而保護環境。 ✅ 抗菌表面:公廁對衛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抗菌材料的應用也隨之增加,以降低病菌與污染的風險。 ✅ 疏水塗層:這種技術可以讓水珠滑落表面,減少清潔頻率,同時提升設備的外觀與清潔度。 ✅ 水力發電感應裝置:無需更換電池的感應式設備逐漸普及,不僅降低營運成本,也減少廢電池污染,成為商業公廁的新趨勢。 ✅ 一體成型洗手台:如石英與實心表面的洗手台,不但無縫隙,能有效防止細菌與霉菌滋生,也容易清潔、消毒,且耐用度極高。 公廁維護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 設備需定期維護:所有管線設備都需要定期清理過濾器、更換膜片或修理閥芯,因此產品設計需具備簡易維修功能,以降低停機時間與維修成本。 💡 高使用頻率與破壞問題:公廁的設備必須能夠承受高頻率使用及可能的破壞行為,否則維修頻率與成本將會大幅上升。 💡 突發性故障:如水龍頭漏水等問題會導致額外的維修費用與停機時間,因此現代產品應該具備監測與自我檢測功能。 💡 維護成本過高:傳統的被動維護模式易導致成本失控,因此,設施管理者開始轉向數據驅動的維護模式,以提高效率。 💡 供應鏈問題: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零件與材料的可用性,因此選擇通用零件與模組化設計的設備,可以降低維修風險。 💡 法規與合規問題:確保設施符合相關法規與標準,也是管理者的重大挑戰之一。 節水技術與未來創新 🚀 智慧公廁設備:物聯網(IoT)技術的應用,讓設備可以即時監測使用狀況,例如偵測洩漏或低流量問題,讓維護人員能夠在問題變嚴重前及時應對。 🚀 耐用陶瓷閥芯:手動水龍頭搭載可維修的陶瓷閥芯,確保密封性,且能適應雜質較多的水質。 🚀 數據驅動管理:未來將廣泛應用數據分析技術,提升水龍頭與淋浴系統的效能,進一步降低用水量。 🌟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認為這篇文章全面介紹了公廁設備的最新技術趨勢,涵蓋永續材料、抗菌表面、節水技術及維護挑戰等重要主題,提供有意提升公共衛生環境與營運效率的專業人士參考。現代公廁的發展方向不僅限於節能減碳,更聚焦於智慧管理與使用者體驗的提升,未來的發展令人期待!♻️🚰 (參Jeff Wardon, Jr., Assistant Editor , The Latest Innovations in Sustainability and Efficiency for Restroom Fixtures, Facilitiesnet, 2/11/2025) 

最新公廁設施的永續創新與高效管理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