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從教室呼吸開始:英國SAMHE計畫引領健康校園新革命

一、計畫簡介 SAMHE (Schools’ Air quality Monitoring for Health and Education,發音為Sammy) 是由英國五所大學與英國健康安全署(UKHSA)合作推動的公民科學計畫,旨在建置全國性學校室內空氣品質(IAQ)監測網絡,並提升學童、教師與學校社群對空氣品質科學的理解與自主改善能力。 二、計畫內容 1. 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建置 2. 學校社群賦能 3. 政策證據基礎建立 三、計畫成果 1. 網絡規模擴展 2. 提升師生環境意識 3. 實證改善行為 4. 建立國家級資料平台 四、推廣應用建議 推動面向 推薦策略 建立學校IAQ監測網 參考SAMHE模式,逐步布建CO₂、PM2.5監測器。 整合教學活動 發展結合自然科、生活科技與健康教育之IAQ課程。 資料透明與回饋 建置平台供師生即時查看並提供改善建議。 政策連結 利用數據推動教室設計與換氣標準修訂。 強化公民科學精神 鼓勵學生以小小研究員角色參與監測與改善。 五、結論 SAMHE計畫成功示範了: 建議台灣未來可仿效SAMHE經驗,推動屬於本地特色的「健康校園室內空氣品質監測與改善行動」,為學童打造更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

從教室呼吸開始:英國SAMHE計畫引領健康校園新革命 Read More »

🚇 洛杉磯地鐵創新引進「QR 智慧公廁」:科技守護清潔、安全如廁體驗

洛杉磯地鐵系統正在部署只能透過掃描 QR Code 進入的流動廁所。 這些名為「Throne」的裝置,旨在於最需要的地點提供安全的如廁設施。 每座「Throne」設備齊全,包括:洗手台、馬桶、嬰兒換尿布台、自動排氣扇,整體氛圍像是精品飯店與行動醫療診所的結合:叢林風格的植物牆紙、帶 LED 燈的梳妝鏡、牆上設有紅色的醫療銳器回收箱。最特別的是:內部完全沒有任何把手或按鈕。這些廁所的引進,源於多年來洛杉磯地鐵乘客對洗手間設施不足的投訴。由於使用廁所需透過個人專屬的用戶 ID,能有效解決濫用和破壞的問題。使用者需掃描 QR Code,手機上會自動載入一則簡訊,發送後,廁所門便會自動滑開。 每位使用者在如廁後,都會被要求評分該 Throne 廁所的清潔程度,並可透過簡訊回報任何問題。Throne 公司會利用這些回饋來優化清潔排程及即時處理問題。「這就是行為科學的應用,」Throne 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 Jessica Heinzelman 表示。「當人們知道自己是用手機登入使用洗手間時,會對設備更加愛惜。」據稱,由於能封鎖問題用戶的使用權限,Throne 廁所的清潔與維護成本更低。根據 Heinzelman 的說法,目前全美 Throne 系統的 37,144 名用戶中,已有約 375 人被限制進入。 這些設備由臨時工清潔,工作人員可透過 App 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清潔時段。而且,由於這些流動式、免接觸的廁所拖車不需接自來水或電力,因此能快速部署到任何需要的地點。目前洛杉磯地鐵系統中已有14座 Throne 廁所,本月(4月)預計再增加4座。 🏆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 認為,洛杉磯地鐵推動「QR 智慧公廁」是一項兼顧科技創新與行為引導的先進示範。透過個人認證機制與即時回饋系統,不僅提升了公廁的使用安全與清潔品質,同時有效抑制了破壞行為與管理成本。這種「科技+行為科學」的模式,極具參考價值,建議台灣未來在大型交通樞紐或人流密集區域導入試辦,特別可針對智慧公廁推動、行為管理與社會參與三方面,建立新的公共衛生管理標竿。

🚇 洛杉磯地鐵創新引進「QR 智慧公廁」:科技守護清潔、安全如廁體驗 Read More »

打造韌性城市環境:從WHO疫情協議出發的清潔與公衛新藍圖

經過三年多的密集協商,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於本週三邁出重大進展,擬定了一份協議草案,預計將在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進行審議。此提案目的在加強全球對未來疫情威脅的預防、準備及應對能力。 依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疫情協議草案》強調「預防優先」與「系統韌性」的全球防疫策略,鼓勵各國建立有效因應傳染病威脅的制度與基礎建設。對於環境衛生、建築物清潔、公廁管理等實務領域,TIEQM 認為具有以下幾點重要啟示與政策方向建議:: 🌍 一、環境衛生整備:預防大於治療的全球共識 🏢 二、建築物清潔與通風:健康建築的重要一環 🚻 三、公廁管理升級:全球衛生鏈中的關鍵節點 📌 台灣室內環竟品質管理協會(TIEQM)總結以下建議:   WHO 疫情協議草案強調國家主權、透明與公平原則。TIEQM 認為,強化建築與公共空間的基礎衛生設施,是台灣面對未來疫情的重要保障,唯有各界正視並投入資源,才能實踐健康永續願景。

打造韌性城市環境:從WHO疫情協議出發的清潔與公衛新藍圖 Read More »

🏛 打造健康建築新基準:從美國示範法案看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進化契機

🌀 為何室內空氣品質(IAQ)需要立法? 人們平均有80-90%的時間在室內活動,而室內的污染物濃度卻是室外的2至5倍。然而,目前在美國聯邦與各州層級所規範的 IAQ 相關規定,依舊呈現分散、不一致且缺乏整體性的狀態。儘管自1990年代以來美國國會多次提出法案,但始終未授權相關主管機關針對 IAQ 制定標準。 COVID-19 疫情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空氣傳播疾病的重大威脅,絕大多數感染都是在室內發生。有效改善 IAQ 不僅有助於降低病毒暴露風險,對減少TVOC、PM2.5 等長期危害人體健康的污染物也至關重要。 🧭 美國政策轉向:以法律治理 IAQ 的新行動 隨著社會與科學界對 IAQ 健康效益的證據越來越多,2022年白宮也啟動了「潔淨建築倡議(Clean Air in Buildings Challenge)」,並於2023年5月12日由 CDC 公布最新指引,建議大多數建築每小時進行5次空氣交換(5 ACH)。 在這樣的背景下,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Health Security)領軍,一組結合法律學者、科學家與政策規劃者的團隊,編寫了一部具代表性的《示範州室內空氣品質法案》(Model State Indoor Air Quality Act, MSIAQA)。 📜 示範法案的主要內容 1. 立法目標 制定一部具一致性且具有執行力的法律工具,目的是提升公共建築 IAQ,以促進全民健康、增進工作生產力,並帶動整體經濟福祉。 2. 核心授權措施 3. 法律誘因設計 4. 行政執行架構 🧩 挑戰與展望 雖然此法案於2023年完成並推廣至全美,但仍面臨若干挑戰,包括: 然而,隨著大眾對 IAQ 重要性的意識提升,這套示範性法律將為各州乃至全球政府提供法律與倫理上的正當性基礎,有效改善公共建築的 IAQ,造福全體社會。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建議我國應借鏡美國示範法案經驗,強化《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制度設計,將自主管理標章納入正式法規,建立分級認證與風險溝通機制,並結合即時資訊公開、ESG激勵與感控設計,全面提升公共建築空氣品質,邁向健康永續的生活環境。

🏛 打造健康建築新基準:從美國示範法案看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進化契機 Read More »

TIEQM獻策室內空品政策升級 與環境部共啟ESG治理新篇章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TIEQM)於4 月 14 日,由榮譽理事長鄭仁雄博士協同吳副理事長及顧問江哲銘教授,專程拜會環境部彭啟明部長,針對我國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政策及「淨零健康建築」之未來方向,進行深入交流與建言。 此次會談,TIEQM 協會分享《從室內空氣到淨零健康建築:ESG時代的政策新方向》政策簡報,提出室內空品作為 ESG 社會責任(S)項下核心治理議題,應從健康、公平、永續角度加以強化。台灣目前在政策推動上仍面臨多重挑戰,包含縣市政府整體策略藍圖、自主管理標章的申請誘因、實地改善的示範,以及連續監測設備的推動與補助機制等問題。TIEQM協會建議應借鏡國際成功經驗,如美國白宮推動建築物潔淨空氣挑戰、美國聯邦挹注資金強化通風與過濾設備、比利時務實而有步驟的推動室內空品政策、以及歐洲WHO強調「IAQ與淨零排放的雙贏策略」,從室內空氣到淨零健康建築 ESG時代的政策新方向。 彭部長特別強調對敏弱族群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 自主管理標章的精進,以及未來推動智慧化的室內空品解決的方向,對於協會長期推動「好空氣 好健康」理念表達高度肯定,並責成業管單位持續與TIEQM及相關專業協會交流, 以期能將好的意見納入未來的新空品政策白皮書中, 室內空品與氣候變遷、淨零碳排策略密不可分,將積極整合空氣品質改善與淨零政策,推動更具系統性的治理模式。 除了政策交流外,協會也分享與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IPCS)合作進行的最新進展。雙方正籌備於今年下半年於北中南地區舉辦「第七屆台灣室內空氣品質週」,活動內容將涵蓋學術論壇、實務案例分享與政策倡議,進一步深化全民對IAQ的認識與參與。 TIEQM表示,未來將持續扮演政策智庫與行動平台角色,整合在地實務與國際視野,攜手政府與各界推動室內空氣品質制度創新,為全民打造健康、安全與永續的呼吸環境。 轉載自工商時報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415701622-431204?utm=copy_link

TIEQM獻策室內空品政策升級 與環境部共啟ESG治理新篇章 Read More »

🌎美麗行動70年:美國保持美麗協會引領全球社區環境革命

成立於1953年,美國保持美麗協會(Keep America Beautiful, KAB)堪稱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環境美化運動之一。這個全國性非營利組織不僅以清潔、綠化、美化公共空間為核心使命,更透過教育與倡導,凝聚數百萬人力,持續為「乾淨、綠色與美麗的社區」願景努力不懈。 五大核心行動,翻轉社區環境命運 KAB 長年專注於五大核心領域,分別是: 「最偉大的美國清潔行動」:迎向建國250週年環境願景 KAB 發起的「最偉大的美國清潔行動」(The Greatest American Cleanup)是全美最大規模的環境改善運動,目標是在美國建國250週年時讓全國以最美面貌迎接全球目光。 該組織更提供如「馬丁·路德·金社區美化補助金」等資源,鼓勵在地居民申請改善環境,復興歷史意義濃厚的地區。 志工力量無遠弗屆,合作網絡深耕全美 透過全美近700個社區附屬機構,以及與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如植樹節基金會、美國男孩女孩俱樂部的緊密合作,KAB 擴大其影響力,形成龐大的行動網絡。無論是市政機關或地方居民,KAB 強調「集體行動」是成功的關鍵。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認為這不僅是一場清潔運動,更是一場喚醒民眾環境自覺的文化革命。美國保持美麗協會的70年之路,證明了每一個人、每一個社區,都能成為環境改變的起點。

🌎美麗行動70年:美國保持美麗協會引領全球社區環境革命 Read More »

英國廁所協會發起『廁所合法化』運動:讓如廁權利成為法律保障!

英國廁所協會(British Toilet Association, BTA)於2025年2月發起「Legalise Loos(廁所合法化)」全國倡議行動,呼籲中央政府與地方議會將「設置公共廁所」納入法定責任,從「選擇性」服務,正式升級為全民基本權利的保障措施。 🚽 40% 公廁消失,民眾出行成「如廁人質」 根據 BTA 統計,自2000年起,英國已流失超過 40% 的公共廁所,直接衝擊民眾外出與活動的意願,也對城市觀光與在地經濟造成損失。BTA 表示,缺乏可及的公廁設施,造成了所謂的「如廁枷鎖(loo leash)」,迫使高達五分之一的民眾限制行動範圍,避免外出。 受影響族群涵蓋: 「這不僅是衛生問題,更是尊嚴與平等的議題,」BTA 強調。 📉 蘇活區年損失 490 萬英鎊 高街經濟也喊痛 缺乏廁所不僅困擾個人,也削弱城市經濟活力。以倫敦的蘇活區(Soho)為例,估算每年因廁所不足導致的消費損失高達490萬英鎊。研究顯示,當地若投資於行人友善環境與基礎設施,包括公廁,可望帶動人流成長達30%。 🏛️ 專家籲與「道路與路燈」同等視之 2019年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RSPH)報告曾明確指出,公廁應與道路、路燈、垃圾清運視為同等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並應透過立法保障。 倫敦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UCL Institute of Health Equity)所長 Michael Marmot 爵士也指出:「一個理想社會的象徵,就是能滿足人民最基本的需求。讓人們可以安心如廁,正是這些需求之一。」 ✊ BTA:是時候採取行動了 BTA 總經理 Raymond Martin 強調:「25年來,英國已經失去了近半的公共廁所。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我們應要求政府將『設置公廁』從『可做可不做』轉變為法定責任。只要現在願意『花這一便士』(spend a penny),就能守護未來的公共衛生與社區福祉。」

英國廁所協會發起『廁所合法化』運動:讓如廁權利成為法律保障! Read More »

💥【警覺!隱形威脅藏身公共空間】你每天呼吸的空氣,真的安全嗎?

📌圖書館、學校、醫院、博物館,竟成空污關切區!全球研究揭示室內空氣品質嚴重不足,健康風險不容忽視 你知道自己每天有7至9成的時間待在室內嗎?一篇發表於《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的國際期刊報告指出,圖書館、學校、醫院、宗教場所等公共建築中,空氣污染物濃度常超過戶外,長期暴露恐導致過敏、氣喘、甚至癌症與神經退化疾病。 🔎 室內污染源遠超你想像 報告指出,自1970年代節能建築概念興起以來,大量使用氣密窗、保溫材料,導致室內通風不足。這不但讓有機揮發物(VOCs)濃度升高,也讓如甲醛、苯系物、酚類、鄰苯二甲酸酯等「室內毒物」在密閉空間中累積。 不同空間所面臨的挑戰亦有所不同: 🏛️ 博物館 📚 圖書館 ⛪ 宗教場所 🏫 學校 🏥 醫院 🧓 安養機構 雖然我國執行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已有13 年, 公共場所用途多元、人流不一,難以一體法規值適用。台灣室內空氣品質管理協會建議推動IAQ公私協力監測計畫,建立IAQ風險分級制與分區治理模式,結合大數據與季節性策略。 📣 結語:守護「隱形健康權」,從呼吸開始 這份報告提醒我們,「看不見的污染」往往才最可怕。室內空氣品質直接影響我們每日呼吸的安全,唯有從制度、設計與使用行為全面改善,才能真正打造讓人放心停留的空間。 (參Śmiełowska, M., Marć, M., & Zabiegała, B. (2017). Indoor air quality in public utility environments—a review.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4, 11166–11176)

💥【警覺!隱形威脅藏身公共空間】你每天呼吸的空氣,真的安全嗎? Read More »

🌟全球公廁大革命!你的如廁體驗也可以是五星級 🌟

💡 你知道嗎?連上廁所也有「星級評鑑」! 來自國際廁所聯盟《Star Rated Public Toilet 指南》,教我們如何打造安全、乾淨、舒適,甚至「智慧型」的公廁,讓如廁不再是痛苦或不便,而是「享受」與「尊重」的象徵。 🚻 什麼是「星級公廁」? ✅ 最低3星起評,乾淨、安全、無異味 ✅ 4星以上提供更人性化服務 ✅ 5星等級講究細節,包含智慧監控、環保節能與尊嚴設計 🌏 本指南特別關注:  🔸 女性、孩童、身障者的使用需求 🔸 清潔員工專業訓練與維護SOP 🔸 防疫設計與空間動線安全 🔸 倡導環境永續,推動循環經濟概念 🔸 鼓勵民眾文明如廁與使用禮儀 🧼 指南也提供「自我檢核表」與「稽核評鑑表」,任何政府或廁所經營者都可以依表檢查、升級,讓公廁變成城市文明的門面! 📌 在都市人口快速增加的今天,乾淨、安全、可持續的公共廁所,不只是生活小事,而是城市品質的重要指標。 🔖 TIEQM政策建議|打造城市文明的門面,全面推動「星級公廁」制度 面對都市人口密集與公共衛生挑戰,TIEQM建議可以參考國際《Star Rated Public Toilet Guidelines》,導入「星級公廁評鑑制度」,從設計、管理到永續經營,訂定具體標準,包含: ✅ 衛生與安全基本門檻 ✅ 性別友善與無障礙設施 ✅ 智慧化管理與防疫設計 ✅ 綠色節能與循環資源利用 此外,應納入民眾參與機制,定期檢核與公開評鑑結果,建立「如廁權利」作為城市公共服務品質的重要指標,促進全民尊重、文明使用與公共空間永續發展。 唯有「廁所革命」落實,才能真正提升城市健康與生活品質。

🌟全球公廁大革命!你的如廁體驗也可以是五星級 🌟 Read More »

✨【#無瑕空間競賽 – 全球清潔專業人的榮耀舞台】✨

你是否曾經走進一間公廁、學校、醫院,感受到那股「乾淨到無形」的舒適感?這背後,正是無數清潔英雄們的默默付出。 美國國際清潔衛生協會(ISSA)每年舉辦的 「Spotless Spaces 無瑕空間競賽」,正是為了表揚這些在第一線維護環境品質的清潔專業人員。 今年(2025年)競賽規則也正式公布: 🏆 評選標準涵蓋: ✅ 空間清潔與呈現(30%) ✅ 健康安全承諾(25%) ✅ 永續綠色清潔(20%) ✅ 無障礙與多元包容性(15%) ✅ 團隊榮譽與故事性(10%) 參賽者必須提交「清潔後的場地照片 + 團隊故事」,由專業委員會與全球票選雙重評比,最後將選出: 🌟 美國年度無瑕空間獎 🌟 國際年度無瑕空間獎 🌟 Tork 創新卓越清潔獎 這場競賽不僅是一場清潔技能的比拼,更是一場 為環境美學與公共衛生發聲的行動。 💬 TIEQM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的評論 : 在台灣,我們同樣擁有許多默默付出的清潔英雄,特別是公共廁所與環境衛生人員,他們不僅維護「乾淨」,更守護著全民健康。ISSA 無瑕空間競賽的評選精神,正是我們長期推動的「美質環境」理念,從「清潔度」、「安全」、「永續」、「無障礙」到「人文故事」五個層面,全面展現一個場域的環境品質。 我們呼籲台灣未來也能舉辦類似比賽,讓清潔專業不再只是「看不見的勞動」,而是 值得被看見、被尊敬的職業。 乾淨的空間,造就健康的城市。每一位清潔英雄,都值得掌聲。👏 #無瑕空間競賽 #美質環境 #公共廁所管理 #環境衛生 #永續清潔 #TIEQM觀點

✨【#無瑕空間競賽 – 全球清潔專業人的榮耀舞台】✨ Read More »